14年前的《泰坦尼克号》 50块电影票炒到200块
全国1.5亿,上海1500万?孙航宇一听这数字头就大了。
孙航宇是上海市电影公司的副总经理,当时他和全国各省电影公司的发行经理们正在北京的中影总公司开碰头会,商讨一部预计在当年4月份上映的引进大片各省必须完成的保底票房数字。上海市作为票房重镇分到了全国1.5亿保底票房的1/10,也就是1500万人民币。
这个数字现在听起来并不高,但“当时”是1998年,之前的1997年贺岁大片《甲方乙方》全国“大卖”,也不过3000多万;历史最高票房纪录保持者是施瓦辛格的《真实谎言》———1.2亿。这部电影长达3个小时,90分钟的电影一天能排8场,这部电影最多只能排5场。而且,一个中国观众脸熟的明星都没有!中影开出的数字简直是痴心妄想!以孙航宇为代表的发行经理们都不肯接受中影的保底数字,这个会从上午一直开到下午,孙航宇一直“据理力争”,未果,桌子一拍,愤然离场。
“下片时,全国做到3.6亿,各个省市公司都盆满钵满的,1000万、1500万这些票房数字简直就是浮云,谁也不提当时开会时那茬儿了。”时任中影公司华东部副经理,现任太合环球影业的总经理韩小凌如今这样对南都记者回忆道,而这部电影,就是《泰坦尼克号》。3.6亿,这个数字占据了内地最高票房电影冠军宝座长达11年之久,一直到2009年才被《变形金刚2》打破。“就算到现在,《泰坦尼克号》的资源投入和效果产出比也是别的影片没法比的。它加上原版拷贝也就300个左右,《夜宴》都有400多个拷贝呢。”
14年过去,赶在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的纪念日,这艘无坚不摧的大船套上3D的铠甲,再度起航。记者也趁此时机,采访了当年陪不同女孩看过几遍的观众、每天捧着两箱钱去入账的影院经理、需要武警保护才能运送拷贝的发行人员,在这些记忆碎片拼接的过程中,或许当年排长龙买过票的、哭红过眼的、一遍遍跟着主题曲哼唱的、正在看报纸的你,也能在其中找到当年的自己。
Part1
起航
买票的队伍从永汉电影院排到禺山路
在他排队的一个小时里,不断看见有眼睛哭红的人从影院里走出来!男男女女,一律如此!
现在人们谈起一部电影如何火爆,可能都会举出《阿凡达》的例子,不过相比当年《泰坦尼克号》上映时的“全民围观”,《阿凡达》简直是“弱爆了”!
阿昌(化名)当年15岁,在广州执信中学读初三。和很多当时的“广州仔”一样,他热爱T V B,不过当T V B在介绍《泰坦尼克号》如何引起全港轰动,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直到……
“电影上映的第二天,课间操做完,周围的同学推推搡搡,三五成群,我一个人慢慢往回走的时候,看到比自己低两届的学妹正站在教学楼下。对方一句话也没说,羞答答地把一张字条塞进我手头,转身跑了”。字条上,娟秀的字迹写着:我们去看《泰坦尼克号》吧。“14年前没有手机啊,后两节课一直很激动,但只能忍着。”一直到中午放学后,回到家里,阿昌才给女孩打了电话,约好周末下午两点去北京路的永汉电影院看这部电影。
那个周六,为了可以抢到看电影的“皇帝座”(中间位置),阿昌起得很早到电影院买票。但等他赶到影院的时候,永汉电影院门口排队买票的人龙已经排到了禺山路口。阿昌赶紧加入到百米的排队人龙中,生怕再犹豫一会儿,就买不到票了。但是让阿昌印象深刻的不是排队的人龙,而是在他排队的一个小时里,不断看见有眼睛哭红的人从影院里走出来!男男女女,一律如此!
50块的票炒到200块
当时广州各大影院几乎每天都像评书里说的那样,高挂免战牌———“票已售罄”,这种情形维持了整个四月,有观众提出买站票。
排队一小时到买两张票,阿昌已经算幸运的了。当时最壮观的队伍在市一宫榕泉电影院的门口,每天7点开始,从售票口排到金德大厦,影院甚至特意加了保安和铁栏杆维持秩序,提前一个小时买票、票价高达50块(当时其他电影的票价在5-20块之间)都不一定买得到。影院门口的黄牛开价就是200块,还是不愁销路。
2010年,《阿凡达》的黄牛票价也不过200块左右,但是在14年前的广州,年人均工资1194元(据广州市统计局数字),而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1998年全国“最高收入家庭”一年在粮食上的支出,也不过245.57人民币。
当时广州各大影院几乎每天都像评书里说的那样,高挂免战牌———“票已售罄”,这种情形维持了整个4月,有观众提出买站票。最狂热的观众,追看了14遍。阿昌也在一个月里看了四遍,当年中考的作文题目是记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他写的就是《泰坦尼克号》的这段观影经历。
出字幕了,没人走,全场大合唱
在1998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么让人激动的情形了。
市一宫影院的经理胡娣南,到今年已经从业41年,而在他的记忆中,14年前的那些热情的观众是“无与伦比的”:“那时候大家都特别喜欢主题曲《我心永恒》,之前的很多电影,字幕一出人就走得差不多了。这部戏灯都亮了,人还不肯走,不仅不走,还在座位上抗议,一直抗议到工作人员把灯又灭了才停歇。当时榕泉厅有902个座位,片尾出来的时候,席琳·迪翁的歌声响起,无一人离场,开始还只是某些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随着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最后整个放映厅都飘荡着奇妙的人声混响。我做到明年就退休了,在1998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么让人激动的情形了。”
这些“热情”后来都变成了实际的票房数字,广州上映首周,《泰坦尼克号》就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天票房50万,成为广州有史以来最高开画票房电影;首周票房419万,仅一周就超过了广州电影史总票房冠军保持者———《白金龙》的350万。到下画时,《泰坦尼克号》在广东省收得总票房高达3000万,广东省电影公司总经理形容其为,“19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现象”。
Part2
起航之前
“我看《铁达尼号》”
一则新闻报道,让《泰坦尼克号》在内地的命运出现转机
说到这里,我们要把时间拨回一点,回到北京那个中影组织的碰头会后。当天的那个会不欢而散,但是因为那是中影,各省公司只能接受那个“无法完成的数字”,但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完不成任务的理由,比如影片太长排场少,没有大明星等等。
可是3月份的时候,这部电影的命运,或者说在内地的命运,出现了一个转机。
如今广东省电影公司的总经理赵军,当年是广东省电影公司的宣传科长。1998年3月10日下午,当天的《羊城晚报》送到他手中之后,他的目光突然停在了头版一条新闻上,那条新闻的大标题是———《总书记妙语连珠广东团》。新闻内容是时任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两会期间参与广东代表团分组讨论的情况。这则新闻的第三个小标题是———“我看《铁达尼号(即《泰坦尼克号》)》”,记者纪录了江泽民对这部好莱坞大片的看法:
“我们不要以为资本主义就没有思想交流的东西。最近要上演一部叫《铁达尼号》的电影,过去叫《冰海沉船》,花了两亿五拍的这部电影,现在收入已经十亿,这也是风险投资啊。这部片子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贫与富的关系,在危难当中每一种人的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新中国建立以前,我在上海看了不少好莱坞的片子,好的片子有《乱世佳人》(电影版 电视版)、《一曲难忘》、《魂断蓝桥》。这次我请政治局的同志也去看一看,不是说我们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切不可以为我们才会做思想工作。”
赵军极具职业敏感性地把这则报道传真到了北京的中影总部,“当时的条件,最快的就是传真了”。韩小凌和中影的同事们收到这个传真后,反应和赵军是一样的,“最高领导人给予了肯定,这是个可以借力的地方。”这份传真迅速转发到了各省电影公司及下属单位。
江泽民广东团讲话之后两周,中影公司在各片区举行了第一季度的看片会。韩小凌负责的华东部在温州开会,正好那天赶上第7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酒店又可以看到直播的频道,她就建议说:干脆别开会了,我们看颁奖礼吧。直播的颁奖礼没有字幕,但卡梅隆在镜头前大吼:“我是世界之王!”的场面,大家都看得明白。当天,《泰坦尼克号》在奥斯卡拿下11项大奖,各省公司也赶紧重新印制了一批全新的海报,海报上最显眼的就是“11项奥斯卡大奖”。
Part3
航程之中
收自行车保管费的都赚发了!
每天两次结款,我们装钱就用纸板箱,我一个人抱着那个沉甸甸的纸箱子,走到对面那栋楼的财务室交给会计。
4月份,《泰坦尼克号》正式上映,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盛况了。但那些也只是一个侧面,下面还有一些故事来证明,当时的那部电影,有多么受欢迎。
1990年代还没有现在可以轻松复制和携带的数字拷贝,都是胶片拷贝。而中影只引进了一套原版素材,最多可以复制300个拷贝供给全国。但300个拷贝面对热情汹涌的全国观众,实在是不够用,每家影院也都想独占这个赚钱的法宝。再申请素材已经来不及了,折中的解决办法就是———跑片———几家影城共享一个拷贝。
已经生活在数码时代的年轻观众可能很难想象这个画面。但在14年前,每家影院都固定有两名跑片员。观众去影院的途中,偶尔也能看到跑片的小伙儿,骑着自行车或者摩托,带着拷贝从一个影院奔到另一个影院。电影播放20分钟所需的胶片就是一盘,一部电影通常五到六盘,《泰坦尼克号》就更多一点。共用拷贝的影院,A家的第一盘放完了就马上运到B家,然后再把B家已经放完送回A家。每个环节都必须紧密配合,毫厘不差,否则就会有断片的危险,而且耽误下一家的放映。
当时广州有十家影城,但仅分配到一个英文拷贝。英文拷贝又最受欢迎,票房三甲的广州电影院、永汉电影院和市一宫共用这一个拷贝,为了不出差错,经理们整日地蹲守在电话机旁,每隔半小时就得拿起电话问:“送到了吗?”“已经送过去了”、“送来了吗?”那就好。“
胡娣南记得很清楚,当时他每天早上7点10分上班,下班基本都要到凌晨1点:“每天两次结款,我们装钱就用纸板箱,我一个人抱着那个沉甸甸的纸箱子,走到对面那栋楼的财务室交给会计。心里面高兴。”
连带影院门口的自行车保管员,那时也是干劲十足。保管一辆自行车五毛到一块钱,就算每天只放四场,每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骑自行车,他的日收入都有600块,相当于广州市当时人均半个月的收入。他赚了钱高兴,不仅保管车,还顺带兼任电影介绍员,把剧情背得滚瓜烂熟的。当时负责全广州这部电影宣传的邱晴这样对记者说道:《铁达尼号》带旺很多行业,卖零食、卖汽水、很多走鬼卖碟卖纸巾的,全都赚发了,那才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和谐共建啊!“
为了抢拷贝,省公司和市公司的人打了起来
打盗版,观众不答应。整个场面完全失控。最后竟然由当地的武警出面,鸣枪示警才把人群疏散。
300个拷贝满足了北上广几个大城市的第一轮放映,但是当按照中影的计划要开始后面几轮放映的时候,问题出来了———北上广的观众还没看够,二三线城市的观众等着看,拷贝不够!
于是,盗版拷贝出现了。
盗版拷贝和盗版的D V D和V C D还不一样,据说,当年的盗版拷贝是内地一家正规胶片洗印厂做的,而且是“比较老实地”逐格翻拍,做了八十几个,很多投放到了二三线城市的影院。所以业内一直有一种说法,《泰坦尼克号》当年的票房肯定是过了4亿的,因为正版拷贝才300个,盗版拷贝有80多个,盗版拷贝的票房是没办法统计的。
中影发现有盗版拷贝的时候,马上派人下去查,但是———观众不答应!韩小凌记得,有一次,她收到消息,带着工作人员去一家影院查没盗版拷贝:上百的观众迅速把几位工作人员团团包围,有过来商量的、有过来声讨的、有过来叫骂的,整个场面完全失控。最后竟然由当地的武警出面,鸣枪示警才把人群疏散。
而盗版之外,各级电影公司之间,为了抢夺资源,也闹得人仰马翻,戏剧性也堪比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据相关人士回忆,在二轮放映开始之前,由于某市电影公司对省公司早就心存不满,又掌握了对方的诸多“罪证”,一直想伺机把《泰坦尼克号》的拷贝抢到自己手里,在查清中影拷贝送到当地火车站的时间之后,市公司的一对人马悄悄地埋伏在了出站口。他们原本打算在那里下手,只因车站有武警护送,无法得逞,才不得不一路尾随,直跟到了省电影公司的大院里。
眼看着运拷贝的车开进了大院,马上就要卸载,再不下手就来不及了,市公司的人一咬牙一跺脚,扑上去就明抢。省公司的人也不是软脚虾,转头朝大楼喊了一嗓子,一帮人从各个办公室里杀将出来,完全就是誓死捍卫拷贝的阵仗。
两方的矛盾直到后来该省文化厅出面调停才得以平息,影片也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在这个省各级影院上映了。
由于票房表现爆棚《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内地的航期超过三个月,有些地方甚至放到了七月份。下片的时候,北上广等大城市还组织了轰轰烈烈的告别放映活动。而据有关人员透露,“后来是上面下了文、还是有口头通知怎么样才下的片。但如果按照它的自然规律,应该还会更久。”
Part4
航程结束
贴片广告、多厅影院
从分账模式到宣传发行,《泰坦尼克号》作为一部国际大片,对内地电影市场的推动无疑是全面。
结束也是开始。这部超级大片留在观众心里的,也许是一个有性启蒙意义的女人裸体,也许是“你跳,我也跳”式的生死爱恋,也许是一次大开眼界的视听体验。但留给这个行业的,却远不止3 .6亿这个数字那么简单。
在韩小凌看来,从分账模式到宣传发行,《泰坦尼克号》作为一部国际大片,对内地电影市场的推动无疑是全面的。而赵军则认为,《泰坦尼克号》让贴片广告这一广告形式,正式进入中国的电影史。
当时广州是全国最早尝试贴片广告的城市,在《泰坦尼克号》之前,广东省电影公司已经尝试过在一些电影之前,加上贴片广告,等到了《泰坦尼克号》,赵军提出:不如我们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吧?
1998年三月底,广东省电影公司在内部放映厅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贴片广告招标:他们招到了超过20条贴片广告,距离正片最近的“倒一”位,甚至吸引了十几家公司竞争投标,最后被一家B B机公司以30万的高价胜出。
“那是个贴片广告的混沌时期,行业内没有任何的规矩。我们招标完了之后,中影公司才拿了一条贴片过来,说要贴在‘倒一’那里,但那时候我们已经招标给别人了。那部片我们的广告收入超过100万,在当年真的很多了。”也是因为《泰坦尼克号》的广告业务,中影专门成立了蒙太奇广告公司。
除了贴片广告,伴随《泰坦尼克号》而来的,还有多厅影院。《泰坦尼克号》以及之后的《拯救大兵瑞恩》,让很多电影公司、影院经理意识到,光靠一个单厅的电影院是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的。于是1999年,广州天娱广场的多厅电影城落成。第二年,中华广场电影城开业。
全国的很多影城从那之后开始进行多厅影院的改造,中国电影市场也陆续进入影院建设的热潮当中。
记者手记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当年《泰坦尼克号》创下如此奇迹,工作人员连续三月加班加点,他们的回报是什么?他们能否从中分红?虽然本次报道的采访涉及了从发行、宣传到影院终端的不同人士,他们的回答却是一致的:钱吗?没有。升职?也没有。物质上的回报都没有。
如果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人人都可能从草根变英雄(更有可能成枭雄),按照赵军的说法,当年就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胡娣南18岁入行,从放映队做起、骑着三轮车到各地放电影,在这一行已经干了41载,明年正式退休。像很多他那个年纪的人一样,胡娣南觉得一辈子做一份工没什么难的,“只要你喜欢也就没那么累了。”
这一点尤其让韩小凌有共鸣。她在对话中反复提到“热血”这个词,“我们当时会那么热血,是因为我们曾经经历过非常低谷的时候。”韩小凌1993年进中影公司实习,正赶上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的低谷,中影公司工资都发不出。春节每人只发了一盘鸡蛋,实习老师说这个我也不好分给你,翻箱倒柜找了半天,翻了本挂历让她带回家去。
但不管是低谷还是高峰,韩小凌觉得,那时的人投入的是一个事业,而不是一个工作而已,尤其是对比现在的一些从业人员,韩小凌觉得“没有投入,就没有满足感,你也做不好这份工作”:“当时的很多人都把电影当一辈子的事业,总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反正换下一份工作’。出于热爱从事一份工作和把它仅仅当一个饭碗是不一样的。《泰坦尼克号》当然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感,但这个不是以一个票房数字来衡量的,而是你观察到了一个市场走向,通过努力,然后获得了市场的肯定,这是最让人满足的。”
上个周末,3D版的《泰坦尼克号》在北京内部试映,韩小凌特意没去。她在微博上说:“这次要自己买票,彻底当一次观众,以纪念俺那奔忙而热血的青春岁月。”
北影公映版译制名单:
翻译:朱晓婷
导演:朱玉荣
配音演员:
曲敬国、徐小青、郭政建、朱玉荣
党同义、李志新、茫 莱、周志强、
白玉林、刘之铃、刘继宕、方子青
李智伟
录音:陈飞、关键
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
中国电影集团进口
1998年3月译制
中录德加拉VCD/DVD国配译制名单
译制职员表:
出品人:王笑然
制片:董芳芳、林宝茵
翻译:朱晓婷
译制导演:刘星群
录音合成:张旭
责任编辑:刘哲、朱艳红
剪接:康天雄
字幕:李硕
字幕编辑:王海波
主要配音演员
杰克...........姜广涛
露丝...........马海燕
露丝(老年)...潘淑兰
卡尔...........刘清玮
其他配音演员
金永刚 刘雪婷 林美玉
徐丹 严安 刘星群
付绍业 张瑶函 严明
张铠
北京星特配音公司
1998年12月译制
欢迎光临 HDCHD论坛 (http://www.hdchd.cc/) | Powered by Discuz! X3.2 |